北京各大陵园公墓疫情防控期间清明祭扫见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22:52

  今年的清明节与往年不同。

  虽然当前国内疫情传播被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仍在肆虐,无症状感染者等国内疫情防控的不确定因素也仍然存在。因此,北京市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在清明节期间大力推广预约祭扫、网络云祭扫、代客祭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聚集,这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

  祭扫的形式改变了,但不变的是缅怀逝者的情感。一颗虔诚和感恩的心,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更接近清明节的本来含义。生者平安,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气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生命轮回的节令启迪,正如那句不断鼓舞着我们的话语: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本报记者到访北京市多个陵园公墓,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下了这个特殊清明背后的故事,从中读取愿你我安然、家国无恙的祝福。


“代来”文明 “代去”思念

  为了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从4月1日起,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以下简称万佛园)将每天预约祭扫的人数从1000人增至1800人。即使这样,与往年同期动辄日均两三万人的数字相比,今年还是显得冷清了些。而往年一直不温不火的负责代客祭扫业务的礼仪服务小组,今年却成了园里最忙碌的人。

  万佛园的礼仪服务小组共十余人,两三人成一队,早上5点半就开始马不停蹄地代客祭扫,晚上则要分发第二天的祭扫用品、备份当天祭扫视频,收工时往往已至深夜。

  把不可能“代”出可能

  2月初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一天早晨,实施全面封闭管理的万佛园门口一阵喧闹,陵园管理服务部副经理张卫东赶忙奔向门口。

  大门外,一对中年夫妇满脸焦灼:“我明白现在是防疫时期,但正赶上父亲忌日。您看陵园在户外,人也不多,我们保证不接触其他人。能不能通融一下?”

  张卫东做了难,但还是无奈地摆了摆手:“实在不好意思,按照规定,园区目前全封闭管理。我既要对园区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负责,更要对你们负责。”

  “你给我们测测体温,我俩肯定安全!”夫妻二人没有放弃。

  张卫东突然想到一个方法:“我们可以代您祭扫,鲜花等祭祀用品转交我们,我们肯定尽心尽力替您二位传递思念。回头我们把祭扫过程拍照发您,供您凭吊哀思。”

  在得到夫妻二人的认可后,张卫东立马叫来礼仪服务小组的陈长亮:“事不宜迟,我们俩现在就上山代为祭扫。”

  互加微信后,夫妻俩驱车返程。张卫东和陈长亮准备了一下,就端着鲜花祭品上山了,并把过程全部拍照发给了夫妻俩。夫妻俩欣慰地发了个红包表示感谢,张卫东马上回绝——代客祭扫是免费服务。

  特殊生日“代”出母女深情

  几年前,刘女士痛失爱女。每逢孩子生日,她都会来墓前给孩子祭扫。可今年受疫情影响,刘女士又身处外地,便给陵园致电咨询。万佛园礼仪服务小组组长许伟为人父母,格外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思,主动要求承担代为其爱女“过生日”的任务。

  许伟仔细询问要给孩子准备的礼物,薯片、饼干、饮料……“火龙果,她最爱吃火龙果!”“好的,我下班后去超市采购,连生日蛋糕一并买好。”许伟不想因为疫情而怠慢了孩子的“生日”。“只要我能做到,一切都会和往年一样,甚至更好!”

  刘女士说她往年会带一些红玫瑰去看孩子。通过物流,在生日前一天,一捧红玫瑰便寄到了万佛园。细心的许伟发现,按照往年孩子几岁就送几朵花的习惯,这一捧却多了几枝。“不是母亲亲自准备,花店扎花束就没有那么精确。”在征得刘女士同意后,许伟把多出的红玫瑰单独扎成一束摆放花束。

  孩子“生日”当天,许伟和组员李猛穿上防护服,各式各样的礼物和鲜红的玫瑰在纯白色防护服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特别。许伟掏出毛巾仔细擦拭墓碑,不好够的地方就半趴在地上擦,毛巾用完一块换一块,直到整个墓碑鲜亮如新。李猛掏出暗黄色跪布铺在碑前,把孩子喜爱的小零食依次摆放整齐。随后,许伟按照约定用手机现场连线刘女士。

  蛋糕摆好后,许伟和李猛肃立碑前端着手机,刘女士对着墓碑娓娓倾诉。5分钟过去了,许伟觉得胳膊有些酸却不敢有一点晃动,生怕打扰到这一刻的母女情。

  生日祭扫顺利完成,许伟像完成了一桩大事。没过多久,北京12345市民热线反馈,一位女士专门致电感谢万佛园代她为女儿祭扫过“生日”。但许伟心里最看重的,是即使在特殊时期也没有辜负客户的期许。

  “代”出百分百的满意

  “擦干净,好的好的,请您放心。”挂了电话,许伟和组员小尹、小关根据客户提供的标号,找到了指定墓碑。此时,许伟顿时明白为什么客户连说5遍“擦干净”。原来,墓碑周边种植了大量松树,整个墓碑几乎被松油包裹得严严实实,连字迹都不好辨认。

  “这算啥,这还不是我见过最难清扫的呢。毛巾带够没,除胶剂带来几瓶?”许伟拍了拍两位组员的肩,“开干吧,咱仨一起来!”

  一瓶除胶剂用完了再开一瓶,湿毛巾擦干了再换一块,3个人手拿小铲刀上下飞舞,一块块难看的胶痕和松油一点点被剥离、掉落。整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竟用完4块毛巾、3瓶除胶剂……

  在3人齐心协力下,这块“不是最难清扫”的墓碑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污痕。

  “快拍照发给他,看看满意不!”小尹得意地催许伟。

  “他惊呆了,还有点不好意思,说知道难清理,但没想到能清理得这么干净!”许伟举起手机在小尹、小关面前晃了晃。3个人都很满意。

  疫情发生前,许伟的手机里只有160多个客户,短短两个月已经增加到700多位。手机每天响个不停,需要随身携带两块充电宝。“从3月1日到清明节,全组人都满负荷运转。我相信经过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会有更多群众了解这项服务的温暖,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许伟说。


春天里最美丽的人们

本报记者 田亚硕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祭灵扫墓时。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清明节显得格外清静,少了拥挤嘈杂的人群。人们在安静的环境里和逝去的亲人好好说话,在花香四溢的空气中尽享春日暖阳。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天慈墓园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电话机

  “铃铃铃……”

  “您好,这里是北京市天慈墓园,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接线员孙立群迅速接起电话,原来是一位家属要预约祭扫时间。在确认逝者姓名后,他熟练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为减少人员聚集,最多3位家属同行,并需要提供身份证号和健康绿码;确定好预约的祭扫时间,建议不要迟到;信息确认后会自动生成预约编码,要妥善保存;为了消防安全,不能在墓园里焚烧纸钱和上香等。

  像这样的预约电话,园里设置了三部。据墓园副主任宋哲聪介绍:“3月19日至今,每天都要接听预约电话近500通。另外,市民还可以通过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预约。截至目前,已预约人数2万余人。”

  传递员

  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组长何祥会就带领着他的代祭服务小组一行三人,拿着水桶、抹布、鲜花和代祭服务表,前往墓区开始新一天的“爱的传递”。

  对照代祭服务表找到墓碑,按规范程序将墓位表面、勾缝以及四周的尘土、落叶、杂物清除扫净,再用毛巾仔细擦拭碑身、基座、栏杆扶手。墓碑上的胶带留痕,也用铲子小心地清理。经常,擦干净一处?痕,要花上五六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清理完毕,何师傅将3枝鲜花整齐地摆在墓前,并向墓碑三鞠躬。至此,一套规范的代祭服务才算完成。何师傅拿出手机为完成代祭的墓位拍下照片,以便向家属反馈。

  查表、清洁、摆花、鞠躬,看似简单的4个步骤,平均需要15分钟左右。清明期间,平均一天的预约代祭服务有40多份,合计下来要花费十多个小时。4月4日、5日每天的代祭服务达到75份,何师傅和同事们忙到连午饭都在墓地吃。一天下来,55岁的何师傅腰酸背疼。不过翻看手机里的“成果”,他心里特别踏实:“家属信任我们,委托我们代为祭扫、表达心意,我们就要当好‘爱的传递员’。”

  “为了保障春节至清明期间的祭扫工作,宋庆亮和王庆胜等组员毅然退掉了已经买好的回家车票,一直奋战在代祭服务一线,很辛苦很不易。截至目前,他们共完成代祭服务400多份。”墓园办公室负责人王蒙对记者说。

  感谢信

  “我的手机!真的找到了!感谢!感谢!非常感谢!”

  4月1日,前来扫墓的金先生不慎将手机丢失,被在园区进行消杀工作的方国营捡到并交到业务室。正急得满头大汗的金先生听到广播后前来寻物,当即拿出500元钱要对方师傅表示感谢。方师傅拒绝了,并表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个“感谢”,表达了家属对手机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也传递着对方师傅的感激和对墓园工作的认可。

  方国营是墓园防火保卫组的一员。疫情期间,他们组不仅每天要对全园进行防火安全巡查,还要每4小时对办公区域消杀、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墓园一半职工的体温,并做好记录。他风趣地对同事说:“过不了我的体温枪,你们就别想上岗啦!”正是有了他们全组人员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墓园整体安全才有了保障。

  “防护服”

  很多人因疫情穿上了防护服。而在墓园,保洁服务组用自己的辛苦和奉献,给整个园区穿上了“防护服”。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勤劳的保洁员便来到空无一人的墓区开始工作。他们分工明确、认真仔细,把走过路过的地方都清扫得干干净净。

  疫情期间,保洁工作量陡然增加,任务更加艰巨。安排专人负责卫生间,每2小时消毒一次,每4小时全面打扫一次。公共洗手池、垃圾桶每1-2小时就进行一次消杀。为了墓园的干净整洁,为了广大祭扫家属的安全,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心血。尽管他们身上的防护服挂满了灰尘,却遮挡不住他们内心的闪光。

  热乎饭

  凌晨四点半,静谧的墓园还沉浸在黎明前的夜幕中,但食堂操作间已灯火通明。锅碗瓢盆叮叮当当,90后厨师长张小保带领食堂服务组正干劲十足的择菜、洗菜、和面、煮粥,为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准备营养早餐,做好饭后再按人数分装妥当。当天就餐的有102人,是平时的三倍,但大家仍然井井有条地准备着。为了保证清明祭扫期间全体服务人员能吃上热乎饭,安全和速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前每天做三四十人的工作餐,现在每天要做100多人的,高峰时期160多份,工作量非常大,但他们没有丝毫迟疑和退缩,用默默付出支持着所有清明祭扫服务一线的工作人员。

  “只要能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吃上热乎饭,给他们做好后勤保障,苦点儿、累点儿都是值得的。”张小保对记者说。


追思怀远不在形式在心间

本报记者 周 亮

  4月4日6时30分,太阳暖融融地照在早起忙碌的人们身上。春光明媚,松柏翠绿,草色青青,生机勃发的图景符合人们对这个特殊春天的一切期待。在北京市西郊永定河畔,太子峪陵园工作人员、警察、医护人员、志愿者已就位做好准备,严阵以待清明节祭扫高峰的到来。

  “请提前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并出示疫情行程卡。”虽然有入园流程指示牌和喇叭广播,但祭扫引导员还是细心提醒走向入口的祭扫群众,“电话预约走左边通道,网络预约走右边通道。”

  查验疫情行程卡、出示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通过红外体温检测仪,随着第一位群众入园,全体清明祭扫服务保障人员疫情防控期间最为紧张忙碌的一天正式拉开了帷幕。

  分时分批限流进入把好入园“第一关”

  市民房先生通过网络预约来到了现场。他告诉记者,本来家里人都想来,但每个预约号限定了入园人数,只好由他作为家庭代表前来传递思念和心意。“可以理解,疫情好不容易缓解了,保持小心谨慎是对的。”房先生说,他本来以为入园防疫环节会很多很复杂,导致排队拥堵,“没想到这么方便。”

  记者体验了一下电话预约入园流程。扫描二维码、输入手机号,疫情行程卡显示14天内没有离京记录;查验电话预约序列号后,轻轻一刷身份证,电脑自动登记人员信息;额温计测量体温,显示正常,可以入园。全程不到3分钟。

  “通过网络预约的群众更便捷,预约二维码里包含了基本信息,核对人数正确、测量体温正常后就可以入园,全程不到1分钟。”太子峪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依托北京市民政局清明节祭扫预约登记模块,实行群众分时、分批、限流进入,没有预约的群众不能入园,“同时,做好人员隔离带、路线指示牌和人车分流导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聚集。”

  据悉,清明节当天,预约前往太子峪陵园现场祭扫的群众有2500多人,而在往年,即使是人数最少的一天,也有4500多人。人少不代表可以放松疫情防控。除了加强陵园出入管理外,记者看见,陵园出入口工作人员都穿戴了防护装备,并给忘记佩戴口罩的群众免费发放口罩;园内设立了应急隔离区和医疗点,以应对突发事件;露天取水处和公共卫生间里放了消毒洗手液,方便群众使用;每个墓区都有一到两名工作人员巡逻检查,在严防火灾的同时及时清运掉各类垃圾。

  怕陵园工作人员防疫忙,丰台区长辛店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出动了比往年更多的志愿者。在停车场、南北门两个出入口、鲜花赠送点和便民服务点,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我们每年都来帮忙,之前还参加了社区的防疫工作,有能力配合好清明节祭扫防疫。”志愿者肖秀引说。

  代客祭扫被点赞让缅怀回归内心本源

  自3月21日开启清明节祭扫工作以来,太子峪陵园共接到免费代客祭扫服务预约445件。其中,4月4日的服务数量最多——151件。

  “昨天,我们已经对这些墓碑做了一遍较为细致的除尘,比如胶带粘贴痕迹的擦洗。今天扫一扫昨晚的落叶就行,主要是进行祭扫仪式。”但即便是这样,代客祭扫服务队成员李玉荣还是在早上6点就同另外两名成员王立媛、张欢带着工具出发了。这些墓碑遍布在占地580多亩的园区各处,一圈走下来1万多步,需要忙到晚上。“早点儿把思念传递到,给委托人发去祭扫视频和图片,他们就能早点儿安心。”

  在清扫、拭碑后,李玉荣拿起3枝绽放的菊花念诵寄语:“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陵园工作人员。您的家人因为疫情防控无法来到现场,委托我们代为祭扫,传达他们的思念和心意……”而后,献花,深深地三鞠躬。王立媛在一旁用手机记录了全过程。

  细致、庄重,是代客祭扫全过程带给记者的感受。虽然这种祭扫方式并非是因疫情防控而衍生的新生事物,但在这个特殊时期被放大,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和选择。

  “谢谢帮我完成了心愿,给你们的工作点赞!”委托人刘女士年纪大了,今年清明孩子没在身边。她正在为无法祭扫发愁时,看见了北京市民政局的新闻宣传,便致电太子峪陵园咨询代客祭扫。“这种服务挺人性化,建议以后也开展下去。”

  “到不到现场、亲不亲为,都只是形式,只要心中常怀思念和感恩,只要生者健康平安,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在殡葬行业工作了16年,李玉荣深有感触。


用细致周到展现百年沉淀的初心使命

本报记者 张伟涛

  清明期间,北京市万安公墓在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开通网络和电话两种预约通道,减少人员聚集,保障祭扫人员防疫安全。据介绍,今年万安公墓现场祭扫人数比往年大幅减少,清明节当天,共接待预约群众1371人,而往年同期的平均人数在9000人,祭扫人员和车辆井然有序。

  预约限流 有序祭扫

  4月3日上午,记者在万安公墓入口处看到,在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引导下,祭扫车辆有序进入停车场。大门口分设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两个通道,群众手持鲜花,保持一定距离,在查验健康码和疫情行程卡后,持身份证测量体温后陆续进入。入口处还设有综合服务区,对出现异常的人员和情况进行及时处置。

  手捧鲜花前来祭扫的吴女士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态势下,公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有效保障人员安全,自己觉得很安心。“今年实行的预约方式减少了往年人员和车辆的密度,周边道路和墓区环境变得更顺畅、清静。”

  万安公墓副主任石江海告诉记者,今年清明,公墓根据园区骨灰安葬数量、祭扫容纳空间,规定每个墓穴每天入园祭扫人员不超过3人,骨灰堂等封闭空间实行分时、分批、限流进入。同时,为配合网上预约,还在入口设立预约快速通道,扫预约码或刷身份证便可入园,尽可能地减少人员聚集。公墓实行单向出入,正门为入口,西北门为出口,并增加园内路线指示牌。在园区门前,安排工作人员引导远端停车,近处用于人员通行。

  石江海介绍:“网上预约登记的市民凭预约二维码,电话预约凭身份证及预约编码,在入口处对应通道进行入园身份核验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者入园,体温异常者将协调属地卫健部门引导至发热门诊就医。”

  “一二三四五六”严格防控

  石江海介绍,万安公墓今年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严格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围绕“加强疫情防控,平安文明祭扫”主题,采取“一防、二约、三码、四早、五严、六值”等超强措施,营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清明祭扫氛围。

  一防即防控疫情;二约为网上预约、电话预约;三码指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二维码;四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置;五严包括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墓区吸烟,严禁点燃香烛,严禁焚烧纸钱,严禁燃放鞭炮、烧纸桶和焚烧炉;六值包括值守墓地、值守骨灰堂、值守骨灰廊、值守骨灰亭、值守骨灰墙、值守陵园。

  清明期间,万安公墓按照规定,暂不办理骨灰安葬、安放、合葬等业务。对业务大厅、骨灰堂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实行全方位消毒;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实行多频次消毒。此外,公墓还为前来祭扫的群众免费发放菊花,入口配有一次性口罩和少量祭扫用品,以备群众临时应急需要。

  多种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万安烟雨随云渡,香山红叶伴君眠……我是万安公墓代为祭扫人员,受您家人委托过来看望。我们已进行清扫、擦拭,现在献花……”在肃穆的氛围中,几名工作人员庄重地为不能到现场的群众提供代客祭扫服务。

  为减少人员聚集,在积极倡导网络祭扫、居家追思等方式的同时,万安公墓推出代客祭扫服务。根据群众预约情况,按专门制订的祭扫方案和流程进行,以告慰群众思亲之情。在代客祭扫现场,工作人员先拍摄照片留存原状,之后对墓碑全面清扫擦拭,再庄重地献上三枝菊花。

  对现场祭扫的群众,工作人员也提供了周到优质的服务。4月3日上午8时许,朱日军老人独自来到万安公墓为多处墓地祭扫。“我身体有伤,记忆也不太好,这么大的墓区,我怎么完成啊!”老人急得直掉眼泪。正在执行安保任务的工作人员王三平发现后,及时上前了解情况,耐心安抚老人,带他找墓地,并帮忙打来擦拭用水。

  “从进门检测到入园祭扫,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给了我悉心照顾,帮助我顺利完成祭扫。这封亲手写下的表扬信,用以表达我和家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完成祭扫后,朱日军老人特意写了一封表扬信,交给万安公墓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辛苦啦!”

  一句“谢谢”,表达出群众对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万安公墓百年历史的精神传承,更体现出北京民政人“建设最有温度、最接地气、响应群众诉求最快”部门的初心与使命。


防疫不放松 服务更贴心

本报记者 雷 耀

  4月4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盛开的桃花洒落在静谧的墓碑上时,北京市福田公墓工作人员已准备就绪,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

  7时许,陆续有拿着鲜花、拎着水桶的祭扫群众到达公墓西门。

  “请出示您的预约码。”“系统显示预约3人。”“你们4人中有一人不能进入。”……网上预约通道的工作人员认真核实信息。

  这时,电话预约通道也有群众进入。“请出示您的身份证。”“显示预约2人。”“麻烦二位出示一下行程卡。”“绿色,可以进入。”……

  “请这边测温。”

  “正常,请按指示依次入园。”

  经过严格的防疫核验后,进入园区的祭扫群众还可以免费领取一枝鲜花。

  疫情防控之下,今年的清明节尤为特殊。“别样的清明,一样的福田。”采访中,福田公墓副主任靳伟多次对记者说,“防疫不能放松,服务更要贴心。”

  现场祭扫群众少了但防疫任务依然很重

  福田公墓地处北京西郊风景区,园方百亩,草木繁盛,山川灵气皆聚于此,素有“百亩桃园”之美誉。每到清明时节,桃李满园、芳香四溢,一园春色风景如画。

  今年福田公墓较往年清静很多。“特殊时期,为了避免人员聚集,我们按要求采取预约方式,控制入园人数,网络预约上限1000人,电话预约上限300人。从早上7点到下午4点,分时段预约。”靳伟告诉记者,虽然现场祭扫群众少了,但是防疫工作依然很重。变双向通行为西进南出单向通行,在西门入口设立一米线,安装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和红外体温监测仪,核验信息,测量体温……“我们严格把好入园第一关。”

  “预约很方便。”市民付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她的预约过程,“我关注了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后,按要求填写个人和同行人身份证信息,就完成预约了。来到现场再核验一下身份,这让我们很踏实。”

  “预约核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责任重大,必须认真核实每项信息,有一项不符合都不能放行,容不得马虎。”工作人员小李告诉记者,“我们两个小时换一班岗,两人一组,每次换岗都要换新的防护服,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服务项目减少但服务热情未减

  4日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福田公墓全体工作人员在园区广场,面对“沧海福田”和降落的半旗,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静默。园区现场祭扫群众原地默哀。

  “今天这样特殊的时刻,我们不仅祭奠了家人,还向英雄致敬。”现场祭扫的蔡先生对记者说,“愿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疫情之下的清明,防疫和服务同等重要。”采访中,靳伟对记者说,“别看今年的服务项目有限,但我们的服务热情未减。”

  针对代祭服务,福田公墓专门成立了3人代祭服务组。“今天有20多个代祭,工作人员会认真擦拭每块墓碑,在墓前敬献三枝鲜花,并拍照反馈家属。这一服务是免费的。”靳伟说。

  尽管今年提供的服务有限,但是公墓仍然预订了3万枝鲜花,免费发放给祭扫群众。在鲜花发放处,记者见到在水桶中醒了一晚的菊花足足有拳头大小,生机盎然。

  福田公墓在园区外主干道周边悬挂了宣传标语,倡导群众“理性追思 文明祭扫”。园区广场LED大屏全天滚动播放防护注意事项,园内广播循环播放温馨提示。随处可见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耐心地为祭扫群众做引导服务。

  据介绍,福田公墓还与属地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紧急处理突发事件。

  确保园区安全更为祭扫群众负责

  “今年祭扫群众少,垃圾清运任务较往年要轻,但消毒任务更重。”靳伟指着穿着防护服穿梭在墓区公共场所消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相对密闭的空间,实行全方位消毒;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场所和设施,每2个小时消毒1次。像今天这样的高峰日,每个小时消毒1次,并做好登记。在公共卫生间、露天洗手池等场所,我们还配备有消毒洗手液。并邀请石景山蓝天救援队,对园区进行了全面消杀。目的就是保障园区安全,也是为祭扫群众负责。”

  “电话预约时,已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自备祭扫用品,防止交叉感染。”家住石景山区的张大妈在洗手池接水时告诉记者,“这不,我们自己带了水桶、抹布,还有扫把。我们支持这样做,这也是为我们的安全负责。”

  “母亲的壁葬格位在最上面一排。往年,排队才能用上扶梯。今年人少,随时就能用到。工作人员消毒也很勤,我用着放心。”献上鲜花后,郝先生跟母亲说了几句心里话,才从扶梯上下来。

  干净整洁的园区环境、规范有序的分流引导服务……这个清明,福田公墓全体工作人员竭诚为现场祭扫群众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服务。(本版图片由记者雷 耀、王 尧、田亚硕、张伟涛、周 亮 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