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丨一座古桥,一帧史册!铭刻百年时光印记殡葬服务热线电话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9 12:04

6

寻古问“通”

让文物“活”起来

导语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殡葬服务热线电话 4008341834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都有一个等待被讲述的故事。欢迎加入《寻古问“通”——让文物“活”起来》的奇妙旅程。我们将一同探索古文化遗址、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古墓葬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历史遗迹,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追溯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领略古人的建筑美学与生活智慧,揭示古代丧葬文化的奥秘......让这些静默的文物在我们眼前“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看”得见!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文物保护的最新动态,让您了解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我们携手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共同感受文物的温度,聆听历史的回响。

岁月不语,史迹留痕

每一座古桥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它们能连接两岸诗意的山水风光

亦能跨越古今,连接人心

一座古桥,便是一段故事

在上面每走一步都是时光的沉淀

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些隐于山水之间的通江古桥

感受厚重历史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

红花溪桥

红花溪桥

红花溪桥,位于通江县民胜镇,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平梁桥,东西走向,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桥长9米,宽2.25米,桥面厚0.4米,桥两侧原设有护栏;两礅三孔,东西两端条石叠砌堡坎做礅。礅宽0.66米,高2.70米,用7层条石堆砌,礅北端成鱼嘴形,礅两端宽于桥面,桥面三排巨石平铺,桥面下原有枕木6根。桥东端左侧桥下自然石立面竖书“道光八年正”。该桥两端为石级古道,西可下巴中,上可达汉中,至今仍为桥两岸过往行人起着重要作用。

红花溪桥

红花溪桥不只是一座桥,更是连接红花溪古道与米仓古道的重要枢纽。红花溪古道,蜿蜒曲折,穿越山林,曾是古代商贾行人往来巴中、汉中的重要通道。而米仓古道,更是历史上著名的“蜀道”之一,它北接陕西汉中,南通四川盆地,是巴蜀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红花溪桥便坐落在这两条古道上,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咽喉要地。

如今,虽然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已经覆盖了这片土地,但红花溪桥依然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桥两岸的过往行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更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蛮 桥

蛮桥

蛮桥位于毛浴镇草帽村,建于清代,呈东西走向,横跨于蛮桥河上。该桥为石板桥,现存单孔,长9.14米,宽1.4米,高2.8米,石板厚1米,分布面积12.8平方米。桥面用两块巨型条石铺成,桥下有枕木支撑的圆孔,两侧自然岩石替代桥墩;西端有70年代安放的四个跳墩。

蛮桥

西端5米处一自然白砂岩石上刻题记2幅,时代为清同治九年(1870)、中华民国庚午年(1930),内容大致为李正刚补桥一硐,补桥捐款人、工师姓名及年款,两题记面宽1.07米,高0.79米。该桥为两岸百姓通行及生产生活提供了交通方便,对研究清代桥梁技术有一定价值。

一座古桥,一帧史册

桥上人来人往,演绎着世间百态

桥下流水潺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它们不仅是一座桥梁

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份文化的传承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

去珍惜、去保护、去传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四川通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寻古问“通”(九)——让文物“活”起来丨一座古桥,一帧史册!铭刻百年时光印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