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殡葬服务热线电话 4008341834阜阳市博物馆征集到两合墓志铭,均出土于阜南县朱寨镇曹元村东南侧一处宋代古墓群,一为王子直墓志铭(墓主为王回二弟王向,字子直),一为新蔡县主簿王容季墓志铭(墓主为王回五弟王冏,字容季)。经文博专家释读墓志文和深度考证,该墓群确系北宋名儒王回家族墓地。
这两合墓志铭的出土,是近年来安徽省宋代墓志材料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出土墓志文与文献、传世诸墓志文互证,可校补王回家族史料之讹误及阙疑,对研究北宋文学史、社会生活史及基层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王回家族在宋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回家族是北宋天禧至治平年间(1017年—1067年)著名的文化家族,在宋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回的祖上历代为官。王回的父亲王平(983年—1046年),字保衡,福州侯官(今属福建福州)人,后徙居颍州汝阴(今阜阳市)。王平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以同进士出身,授许州(今河南许昌市)司理参军,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侍御史。庆历六年(1046年),他逝世葬于颍州,仁宗厚赙。至和二年(1055年),王安石追撰《尚书都官员外郎侍御史王公墓碣铭》。
王平娶曾氏为妻,生有五子一女,五子分别为王回、王向、王固、王同、王冏。其中,王回、王向、王冏三兄弟以文采卓异、品行高洁而著称。
王回(1023年—1065年),字深甫(一字深父),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五年(1060年)授亳州卫真县主簿,后辞归颍州。治平二年(1065年)六月,朝廷刚颁发他任忠武军节度使推官、知南顿县的敕命,不料他却于同年(1065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逝。王安石撰有《王深父墓志铭》,曾巩撰有《王深父文集序》,欧阳修撰有《祭王深甫文》。《宋史》上有其传。
王向(1024年—1061年),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字子直,号公默先生。曾以父荫补三班借职(宋代武臣的最低职级),授监颍州斤沟镇酒税等。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任宛县县尉、峡石县主簿,娶枢密副使、龙图阁直学士包拯长女。嘉祐六年(1061年)十一月,病逝于颍州。曾巩撰有《王子直文集序》,王安石撰有《王子直挽辞》,王回撰《王子直墓志铭》,《宋史》收有王向自撰《公默先生传》。
王冏(1036年—1065年),字容季。嘉祐六年(1061年)进士及第,官至新蔡县主簿。治平二年(1065年)十一月十二日,病逝于颍州。曾巩撰有《王容季墓志铭》《王容季文集序》等文。《宋史》有其传。
“汝阴三王”与鸿儒名流交往匪浅
王回、王向、王冏三兄弟文采卓越,在儒林并称“汝阴三王”。他们在世时,与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轼等均交往匪浅。
尤其是对于王回,欧阳修非常赏识看重,称赞“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使如此文字不光辉于世,吾徒可耻也”。王回师从欧阳修,两人亦师亦友,交往甚密。他们谈论史学较多,《欧阳修全集》载有欧阳修写给王回的6篇书信,皆为论史之作。欧阳修就史学问题询问王回看法,深入交流探讨。以欧阳修之博学,竟也要向王回询问,可见欧阳修谦虚好学,又可见王回学养之深厚。
皇祐二年(1050年)正月初七日,时任颍州知州的欧阳修与王回、吕公著、刘敞、魏文、焦千之、徐无逸等在颍州衙署内二堂燕集,除探韵赋诗(又叫分韵,作诗前先规定几个字为韵,各人再按抽签所得之韵赋诗),又赋室内物品、席间果蔬、壁上画像,每人每物均赋诗一首。据考证,王回之弟王向也参加盛会,但没有参与探韵赋诗,而是协助欧阳修出题抽签和全程监督等。有刘敞《寄公默先生》、刘攽《哭王子直》等诗文为证。此次活动在北宋文坛影响很大,“诗编成一集,流行于世,当时四方能文之士及馆阁诸公,皆以不与此会为恨。”王回在欧阳修主持的这次探题分韵赋诗雅集活动中,创作了《酒》《竹杖》《荔枝》和《堂中画像探题得李太白》等诗。
嘉祐二年(1057年),仁宗皇帝任命翰林学士欧阳修为朝廷礼部贡举考试的主考官,王回、王向兄弟同科登进士第,与曾巩、曾布、苏轼、苏辙皆为同榜进士,成为欧阳修的门生。嘉祐五年(1060年),欧阳修举荐王回担任馆职(北宋前期在崇文院设三馆,即昭文、史馆、集贤院,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通称馆职),并上《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称赞王回“前亳州卫真县主簿王回,学行纯固,议论精明,尤通史传姓氏之书,可备顾问”。
可惜,盛极一时的“汝阴三王”英年早逝,仕途多“止于主簿”,著述多亡佚,文学名声沦没后世。王回兄弟逝世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刘攽、苏颂等鸿儒名流多祭文追悼缅怀,对英才离世深表惋惜。
对研究北宋文学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王回家族成员多早卒问题,引起了整个家族很大震惊和高度重视。族人认为祸根源出于家族墓地的选定上,于是重金请堪舆大师(风水先生)另择吉地适时迁坟,最终选中了颍州南境怀音乡。
熙宁四年(1071年)九月三日,王回族人将位于颍州汝阴县旌义乡(约在今阜阳城北颍泉区境内)的王氏家族墓地迁移至颍州汝阴县怀音乡高村(即今阜南县朱寨镇曹元村附近)。两处墓地一在汝阴县治西北、一在汝阴县治东南,相距约35公里。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欧阳修在蔡州接到了朝廷批准以太子少师、依前观文殿学士致仕(退休)的敕告,于七月四日回到颍州,安居在西湖之畔。当年九月初,王回家族墓地迁葬,欧阳修参加了迁葬仪式。欧阳修曾撰写《祭王深甫文》,赞扬了王回的高洁品性,追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深切的缅怀悼念之情。
阜阳市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认为,这两合墓志的出土,确认了北宋名儒王回家族墓地的位置,是近年来安徽省宋代墓志材料中最为重要的发现,目前虽未定级,但估计至少可定为二级。出土墓志文与文献、传世诸墓志文互证,可校补王回家族史料之讹误及阙疑,为研究北宋颍州王回家族居地与墓地迁移,爬梳其家族世系与族人迁徙轨迹,考证其家族名人科举、仕宦、交游、文学成就、婚姻、丧葬等情况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墓志文蕴含的丰富史料信息,对研究北宋文学史、社会生活史及基层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变革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 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