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办白事一条龙服务 4008341834春风落日寄哀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弘扬孝道、追思亲人、祭扫悼念的传统节日。近年来,随着“绿色、文明、环保”祭扫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网络祭扫、集体公祭等形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缅怀。悄然改变的祭扫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新风,让清明更加“清明”。
纪念碑下,他们共同缅怀
“亲爱的妈妈,我和弟弟来看您了!我们生活得都很好,好想念您啊!永远记得您的音容笑貌……”4月2日,在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市民李女士在生态葬纪念墙上写下了对母亲的浓浓思念。
已近暮春的京城,芳草如茵、阳光和煦,树木的枝头染上了一层层翠绿。上午9时许,很多像李女士这样的生态葬家属来到长青生命纪念园,参加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2024年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作为率先推行生态殡葬建设的省份之一,早在1994年就推出了骨灰海葬,至今已连续开展了30年。2016年,北京市又推出了骨灰自然葬(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的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其与骨灰海葬共同形成了“政府大力倡导、财政全额补贴、国有企事业单位承办、群众全程免费”的北京公益生态葬模式。截至目前,共生态化安葬逝者4.2万余名,服务家属15万人次。多年来,北京市在每年清明节都会举办生态葬公祭活动,共同缅怀历年来进行骨灰海葬、自然葬的逝者,礼赞他们以身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无私大爱。
上午10时,公祭仪式正式开始。活动现场庄严肃穆,生态葬纪念碑巍峨高耸。礼兵缓步前行,列队敬献花篮,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台上,主持人和表演者深情诵读祭文、歌谣……台下,生态葬逝者家属手持鲜花,有的默默湿润了眼眸,有的在低声诉说着对亲属的思念。随着2024只平安鸽的放飞,公祭仪式结束。逝者家属有序将手中的鲜花放置在生态葬纪念碑四周。
“清明祭奠亲人本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今天能和这么多的家属共同参加公祭活动,又觉得很感动、很有仪式感。”市民杜女士说,“我的母亲和婆婆都选择了骨灰海葬,我的丈夫于2022年进行了自然葬。生态安葬既节约土地又节能环保。将来,白事一条龙服务价格 4008341834我也会选择这种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
公祭仪式当天,工作人员还为逝者家属准备了花瓣和黄丝带。长青湖畔,家属们将手中的花瓣一把把抛向空中、撒入湖中。微风吹来,湖边树木上的风铃叮咚作响,红色、白色、黄色的花瓣缓缓漂向远方……
文化公园内,他们遥寄鲜花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近日,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精武文化公园内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来自辖区各个社区(村)的群众代表手持鲜花,起立默哀,共同致敬逝去的亲人。
“父亲于2020年去世,已离开我们将近4年了。今天能用这种文明祭扫的方式来怀念他,特别有意义。”精武镇汇英苑社区党委书记韩丽兰介绍,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追忆故人。“今天,我们社区有很多居民都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有的还带来了家里的孩子,从小培养保护生态资源、健康文明祭扫的意识。”
今年45岁的张女士紧握手中的鲜花,不时擦拭着眼泪,“我特别想念已故的爷爷、奶奶和婆婆,他们对我都特别好。我认为,告慰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活着的人好好生活。”说罢,张女士把手中的鲜花轻轻地放置在了寄思墙下。
记者了解到,为树立文明、节俭祭扫的社会新风尚,今年,天津市民政局举办了10场市级文明祭扫进社区活动,精武文化公园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地点。“每一场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包括‘清明折花,遥寄相思’‘感恩思源,绿色清明’等,倡导居民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茶、写一封信等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祭扫,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中。” 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副处长岳井海介绍。
东丽区新立街道秀欣园社区举办的是“清明,让我为您写一封信”活动。“亲爱的爸爸,您已离开我多年了,但每到这个时节都特别想您……”居民郝彦琴把对父亲的思念写在信纸上,一边写一边流下了热泪。居民刘秀云也为逝去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我小时候教育我要勤奋、要坚强的场景历历在目,我也会把你们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
“纸短情长,用书信寄托思念,不仅更加文明环保,也让居民有了抒发情感的载体,将平时难以诉说的想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秀欣园社区党委书记牛惠颖说道。
“云上清明”平台上,他们诉说思念
前不久,远在广西的王颖轻点鼠标,为逝去的爷爷奶奶在湖南“云上清明”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上建起了一座“网上纪念馆”,弥补了无法赶回家乡祭拜的遗憾。她还将“网上纪念馆”的链接发给亲友,大家通过点击网页上设置的叩首、献花等按钮,在云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王颖说:“铭记先人是更好的纪念,传承家风是最好的前行。今年,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到现场祭扫,一家人在追思中深刻感到,文明祭扫重在用心,我们一定会把先人们勤劳、善良的精神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绿色追思共享文明,低碳祭扫倡树新风。在湖南,网络祭扫日渐成为清明祭扫新风尚,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云祭扫方式慎终追远,表达对逝去亲人、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湖南省民政厅于2020年建立了“云上清明”网络祭扫平台,持续开展法规政策宣传、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推出了“倡导移风易俗”“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火化”“最好的纪念”“代客祭扫”“家庭追思”等政策宣传短片,政策宣传点击量达380余万次,建立网上纪念馆达到8.7万余个。仅今年4月1日至5日,新建网上纪念馆就有6775个,网上祭扫达839余万次。
“用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袁爷爷,我们永远怀念。”“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节粮爱粮,人人有责,缅怀袁隆平爷爷。”……“云上清明”开设的“袁隆平纪念馆”,成为不少网友向袁隆平遥寄哀思的平台。
连日来,湖南广泛组织开展线上祭英烈、“云端”献花寄语等系列活动,将爱党爱国的情怀根植群众心中,号召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加网络祭扫活动,学习党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一名来自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的学生写下这样的留言:“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你们为了理想与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应该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成长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寄思卡上,他们书写心声
连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向阳山革命公墓内的“传心印”墙吸引了不少祭扫群众的关注,墙上贴满了寄思卡,并盖有不同样式的红色印章。
今年,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精心设计推出了殡葬祭扫传承文化印章,共有4个系列76枚,供市民祭扫时在寄思卡或纸本上加盖。“每套印章的内容都精心设计,比如,品格、品德系列印章包括自力更生、诚实守信、任劳任怨、谦虚内敛等词语。”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盛祯介绍,“这些印章将传统文化与清明祭扫习俗相结合,让市民以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寄托哀思。”
“爸,想念您。在我心里,您从未真正地离开。”到向阳山革命公墓祭扫的王女士在寄思卡上写完这短短两句话后停顿了好久,情到浓时,不知该如何下笔。最后,她选择了写有“宽容豁达”字样的印章盖在了上面。“在我心里,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王女士说道。
“爱妻,愿你永远快乐,我和女儿来看你了。”书写寄语后,市民赵先生又在众多印章中仔细挑选,小心翼翼地将妻子属相“羊”的印章盖在了寄思卡上。随后,他和女儿一起把卡片贴在了墙上。
“有的市民将印章盖在本子上,想拿回去教育引导孩子孝顺父母,传承良好家风。”刘盛祯介绍,这4个系列印章目前已在哈平路殡仪馆、天河园殡仪馆、向阳山革命公墓投入使用,市民对这种向亲人表达思念的方式很认同。下一步,哈尔滨市还将开展印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年轻人在加盖印章的同时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今年还在皇山公墓试点推出了“水溶祭扫”。用植物合成的木浆制成信笺,逝者家属将写有祝福语的信笺放入水中后,纸浆便会慢慢溶解。以水为媒,让家属“穿越”时间和空间,表达对已故亲人的追忆和思念。
(本报记者 安 娜 王 铭 刘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