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新疆曾流行 “兽身人面像”守墓殡仪馆殡葬服务联系电话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6 12:08

千年前新疆曾流行“兽身人面像”守墓

“镇墓兽”这种丧葬习俗主要流传在中原地区后来传到西域

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殡仪馆殡葬服务联系电话 4008341834这一天又被称为中国版“鬼节”。传说这一天,地府会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出游人间,一直到月底才回到地府。

说起鬼神,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早已不再迷信。可是,在1000多年前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古代先民们不但迷信鬼神,敬畏鬼神,还依据其形象,制作出各种避邪神物,放入死者墓中,用以守护死者亡灵。

镇墓兽富家大户的丧葬习俗

这种神物,人们叫它“镇墓兽”。史料记载,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关于它的起源,《周礼》中这样记载,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人们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丧葬习俗,就是从“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

国内考古发现,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白事一条龙有哪些服务多少钱 4008341834唐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这种丧葬习俗主要流传在中原地区,后来才慢慢传到了西域。

目前,新疆地区以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镇墓兽最多,数量多达数枚,形态各异。

一类属于人面兽身镇墓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枚“人面豹身”镇墓兽,这枚镇墓兽看脸像一个武士,头戴尖顶盔帽,浓眉大眼,络腮胡须,面部表情威武而又坚毅。而其身体部位却像一只蹲坐在地上的动物,全身是黄、白、绿和橘黄色的豹纹,身后还有一条细长的尾巴,从臀部绕到后背。

另一类是兽面兽身镇墓兽,代表文物是一枚“虎头豹身”镇墓兽,这枚镇墓兽像是集合多种动物的形象特点,长着狮子的头、豹子的身体、狼的耳朵、牛的蹄子、狐狸的尾巴,它蹲在地上,狮口大开,青面獠牙,怒目圆睁,看上去恐怖而又诡异。

还有一类人面人身的镇墓兽,比如:已在国内巡展多次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木俑的头部和“人面豹身”塑像类似,完全是一副武士形象,其身披盔甲,浓眉倒立、双目圆瞪,左臂高高举起,仿佛正在怒斥脚下踩着的小鬼。

古人为什么会在墓中使用镇墓兽?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墓葬里有吃人脑干的妖怪?

很多学者认为,这一丧葬习俗的流传应该和早期的原始图腾有关,早期人们心目中神的形象,大部分是人首兽身或兽首人身。

《秘葬经》记载,这种丧葬习俗一般都在富家大户,他们在丧葬时会以镇墓兽和镇墓俑一起随葬,从丧葬习俗上看,他们深信死后地下亡魂会受到其他鬼魂或怪物的侵扰,所以,他们要把面目狰狞、不可战胜的神物, 放在墓中守护死去的亲人。

唐代以后 镇墓兽减少并消失

也有学者分析认为,古人之所以使用镇墓兽守墓,和盗墓贼的大量出现有关。分析认为,古人开始只是将喜欢的金银财宝、生活用品放在墓中,希望带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后来发现,这些埋葬在墓中的物品总是被偷,于是,就设法“制造”出镇墓兽这种守墓神物,希望用它吓走盗墓者。

学者们还从史料记载中找到了确凿的论据,三国时期,曹操为解决军费缺少的问题,特指使部下大掘汉梁孝王刘武的陵墓。《水经注疏》记有:“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3年有余,由此可见,当时的盗墓确实很张狂。

分析认为,古人们后来发现,使用镇墓兽似乎也没镇住盗墓贼,盗墓贼后来连镇墓兽都掳走了,这可能也是镇墓兽在五代以后,慢慢减少并逐步消失的原因。

更多的研究资料认为,镇墓兽的逐步消失和唐代以后人们的丧葬礼俗大幅改变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陪葬金银财宝和镇墓兽等物品,不仅浪费大量社会财富,而且容易导致盗墓,所以,唐朝时期,政府曾多次下诏,对随葬冥器的数量进行严格规定,因此,此后,人们开始改变厚葬的习俗,镇墓兽等随葬品也随之减少,并逐步消失。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