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贵为九五之尊,身后竟也尸骨无存殡葬服务热线电话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2 18:13

原创 知了君 知了x FUTURE

谁能想到,殡葬服务热线电话 4008341834身前贵为九五之尊,真龙天子的帝王们,也难逃死后会被开棺,任人摆布,沦为一具无言无语的冢中枯骨的局面。被开棺研究的帝王尸骨会被如何处理呢?

被开棺后的

墓主尸骨都去哪了?

抱着对于各代皇帝的好奇之心,考古学家们也是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们的陵墓,在经过一番研究后,皇帝们的尸骨大部分会被取出,送至医学鉴定和科研机构,分析墓主人的性别、年龄和去世原因。这些信息对古墓的年代判定,以及对随葬品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佐证作用。在研究后,墓主人的尸骨会被博物馆和医学机构妥善保存。

很多人都会认为研究人员遇到王侯贵族的大墓会比较多,但现实恰恰相反。它们大多数都是平民墓葬,几乎没有什么国宝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也不高。这类古墓被考古人员发掘后,会将考古发掘过程、墓葬形制和位置等数据信息记录存档。

如果墓中还保存有墓主人的尸骨,一般选择原址回埋。如果已经不具有回埋条件的,会采取火化的处置方式。

能够进入博物馆展览的尸骨,可谓凤毛麟角,因此都被视为国宝文物。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新疆小河遗址的楼兰美女这古代尸骨等。

因其珍贵的科研价值,在考古发掘出土时,以及存放博物馆展览期间,国家都需要投入高昂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保护。另外,某些重要的古尸,还会被送到古人类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由专家进行研究。

在现代的科技水平下,从对古尸遗骨能够提取遗传物质,获取古代人的DNA模型,有助于解开许多历史之谜。

我国科学家曾经成功提取战国时期齐国古墓中尸骨的DNA模型,对于研究2000年前山东临淄地区的人种、饮食和习俗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并不是已知帝王的古墓都能够被找到。在某些特殊的年代和情况下,也有一些古墓的尸骨被损毁和丢失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由郭沫若主持发掘的明朝皇陵,而万历皇帝就遭遇了最悲惨的结果。

“不可轻易发掘帝王陵,

否则就是灾难”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发掘的明朝帝王陵。当年关于明定陵的挖掘问题,还曾经引发过历史学和考古界的激烈争论,最终还是在著名学者吴晗和郭沫若的坚持下,挖掘工作一锤定音。对于这次挖掘工作的成败,后世评论不一。

1956年5月,经过国家批准,吴晗和郭沫若亲自组建挖掘队伍,雇佣当地民工迅速开展了对明定陵的挖掘工作,一开始,吴晗看中的并不是万历皇帝的定陵,而是明成祖的长陵,因挖掘一年多未找到长陵的入口,才转而对定陵的挖掘。

挖掘了4个多月后,考古队终于找到了定陵的入口并很快挖到了金刚墙。进入地宫后发现,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由于年代久远,万年灯早已熄灭。往里走,中殿摆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后殿汉白玉棺床上摆放着三口棺床,万历皇帝棺床居中,两侧分别是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

面对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陵墓,民工纷纷不敢靠前。一些民间传说,帝陵不容侵犯,古代皇帝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往往在墓中设计各种机关,古往今来许多盗墓贼纷纷命丧黄泉,因此民工面对万历皇帝的最后一张面纱,反而不敢上前,后来一个胆大的民工上前试探着打开棺椁,发现并无机关暗器之后,大家这才一哄而上,想一睹万历皇帝的真容。

万历皇帝棺材被打开后,当时新闻报道:“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

当年考古人员打开万历棺床后,发现万历皇帝遗骸姿势怪异。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帝王的特有葬姿,“北斗七星”式:“脸面向上,头顶微微向右侧偏去,同时右臂向上弯曲,右手放在头的右侧,左臂略微内弯下垂,左手拿着一串念珠,放于腹部。”骸骨的右腿稍微弯曲,左腿则伸直开来,两脚没有并起,而是向外撇开一些。

万历皇帝是明朝一名颇具争议的皇帝,主要原因是前后近30年不上朝。在遗诏中,万历皇帝说道:“比缘多病静摄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腰痛脚软,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艰难。”

史学家批评万历怠政,认为他是以疾病为借口,但是考古人员检查遗骸后,发现万历确实有脚疾。在定陵发掘考古日志中,对万历遗骸有这样的描述:“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

定陵地宫文物提取工作结束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遗骸、金丝楠木棺木都还放在地宫里。对于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吴晗和郭沫若也没有保护经验,只能任其氧化,工作人员看到龙袍损毁,竟然用浆糊去糊,导致一大批文物被损坏。

再后来,金丝楠木被人丢弃,被附近村民捡回去打了家具。至于皇帝和皇后的遗骸,在特殊时期被焚烧殆尽,令人唏嘘不已。也正因此,考古界形成一个共识,“不可轻易发掘帝王陵,否则就是灾难。”

慈禧被三次入殓

1972年以前,出土的古尸基本上就地处理了,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万历皇帝。这种情况在1972年之后便发生了根本的转折。比如1978年清东陵文管处清理乾隆地宫和1980年清理光绪地宫,1983年清理慈禧内棺,发现乾隆、光绪、慈禧的遗骨、干尸均就地保存在棺内,此后保存发现的古尸形成考古界的惯例。

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对光绪的崇陵地宫进行保护性清理。这次清理崇陵地宫,发现光绪皇帝的尸身虽然已经没有肌肉,但骨骼各关节还都连接完好,一米六四的身躯,没有刀剁斧砍的痕迹。据说,那次清理崇陵地宫时,设备条件有限,没有发现光绪中毒的迹象。崇陵地宫清理完毕后,将光绪的尸骨装进一个塑料袋,经过一番包装,放入一个特制的楠木箱内,重新安葬在原来的棺椁里,并将棺椁封闭。光绪的头发、衣物晾晒后,分别包装,存放在西陵文物管理处的文物库房内保管。还有几块光绪的遗骨,也留存在外,保存在文物库房内。

在被保护清理之前,即1938年,也就是光绪入葬后25年,位于清西陵的其陵寝崇陵就被人盗掘了。当时,盗墓者挖洞进入地宫,用斧头将光绪棺椁的正面凿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将光绪的遗体从棺内拖出,放在一边,盗走了棺内的随葬品。

2008年11月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公布,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历时5年,通过对光绪头发、遗骨、衣物进行检测化验,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由于光绪的棺椁在1980年清理地宫时已经重新封闭,不可能再开棺检验。此次所检测的光绪尸骨遗物,是清西陵文物库房内专门保管的。其中有光绪的头发2缕,肩胛骨、环椎骨、脊椎骨、肋骨等7块遗骨,以及5件已经残破的衣物。检测发现光绪的头发、遗骨以及衣物上均有浓烈的砷毒素(砒霜),其砷含量要比常人高2000多倍。通过模拟试验和多维论证,专家推断,光绪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光绪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以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含毒尸体腐败后溢流侵蚀所致。

1928年裕陵被盗后,尸骨混入墓室泥浆中,《东陵盗案汇编》中记载:“捡得肋骨一条,脚骨二块,膝骨一块。”“在砖中拾得脊骨一,色皆黑”。“手指及足趾骨则无从寻觅”。袝葬的后妃尸骨“均已十不存五六”。东陵盗案发生后40天,溥仪派遗老遗少,还有宗室,官员、厨役、民国卫兵等一行七十余人重敛尸骨,发现墓中6具尸骨只剩4个头骨,尸骸全碎。而一具压在石门下的棺椁里,重敛者找出一具头骨,因为骨骼较大,判断是乾隆头骨,而下颌骨已被砸碎。《宝熙日记》中这样记载:“两眼只有深眶,执灯近前观看,好似有白光从眼眶里射出。”

清理后和孝贤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合计5人残骨收殓于一棺内。孝仪后尸体未腐,应该是单独殓于一棺了。

清朝的有一位话题人物慈禧,她虽非皇帝之名,但却行皇帝之权的晚清女主,于1908年11月15日下午2时45分薨逝,享年74岁,次日辰正五分大殓入棺。

但由于慈禧太后的陵寝过于宏大,其中珍宝无数,因此引来了军阀孙殿英的觊觎。1928年7月4日,孙殿英率领军队粗暴的用炸药武器打开了慈禧太后的陵寝,将陵墓中的珍宝成箱成箱抬走,大赚了一笔。1928年普陀峪定东陵被盗后尸体被弃于棺外。

在孙殿英掘墓后的一个月,准确的说是四十天后,溥仪等人才获知了消息。于是立刻安排了载泽、宝熙等人去收敛遗体。在这几位的努力下,慈禧太后的尸体顺利第二次入土为安。

1983年12月,慈禧的棺木再一次被打开,但索性这一次的造访者并非盗墓者,而是专业的考古人。棺木打开后,慈禧身体还盖着黄绸布,一如当年宝熙等人重新入葬时的模样。清东陵的文物管理部门在上报国家文物部门之后,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专家小组,对慈禧太后的遗骸进行了特殊保存处理之后,重新放入棺内。

1984年1月5日,国家文物局会同东陵管理处重新整理遗体第三次入棺,还拍了视频。著名清陵研究专家徐广源先生就是亲手整理人。此后,她终于享受安宁了。

可能帝王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去世的百年后甚至千年会,竟还会被挖出来供后人研究,对于他们而言,这或许是身后的大不幸。死后不仅化为枯骨,甚至身不由己,甚是可叹。

入土为安,便觉足以

撰文 | Jane

原标题:《身前贵为九五之尊,身后竟也尸骨无存》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