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晚报·数字报刊白事一条龙有哪些服务土葬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9 15:39

豪华丧葬、大摆宴席,白事一条龙有哪些服务土葬 4008341834葬礼一度成为人情负担。

移风易俗就是要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倡导文明新风。

近年来,在湟源县广大农村,随着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观念的推动,传统葬礼的陈规陋习正在被淘汰,“厚养薄葬”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人。

“一碗熬饭办丧事”打破陈规旧俗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厚养薄葬,弘扬孝道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精神素质,2022年湟源县申中乡以“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用,破冰推出“一碗熬饭办丧事”,并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湟源县全面推行丧事简办、促进乡风文明积累了工作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一碗熬饭办丧事”没有推行之前,申中乡丧事办理普遍为5天,杀猪宰羊、大办酒席、“老八盘”加上给丧管、帮厨的“红花礼祀”,治丧费用达到五六万元,存在治丧时间过长、过度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增加了群众经济负担,白事一条龙服务 4008341834群众心里盼望改风气的愿望较强。

经过调研,申中乡梳理就餐、响班、吊唁、棺木等30多个殡丧仪式的具体事项,广泛征求本地群众意见建议,着力控制治丧规模、简化治丧形式,把“一碗熬饭办丧事”作为推行丧事简办、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

“一碗熬饭办丧事”减轻群众负担

“一碗熬饭办丧事”如何打破陈规旧俗?做法很简单:提倡除直系亲属穿孝服外,其余亲朋戴白花,节俭吊唁;提倡缩减报丧范围,不通知非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外的旁系亲属;提倡丧事办理不再杀猪宰羊,不再摆席设宴,为前来吊唁的村民和亲朋好友端一碗熬饭,杜绝铺张浪费,以此践行“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是要抵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减轻群众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提倡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湟源县申中乡党委书记郭珺说。

为了在全乡推行,申中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小院讲堂”“板凳会”等方式,围绕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内容开展面对面宣传宣讲,以事说理、引发共鸣。编排、播出文艺节目,通过“花儿”演唱、流动宣传车、“大喇叭”广播等渠道宣传殡俗改革,营造丧事简办的浓厚氛围。制定了“一人一碗饭,能为事主省一半”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在全乡每个村庄主干道、广场周边刷写,实现全覆盖。

“将丧事简办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一约四会’制度,邀请村内有威望、熟民情、党性强、善调解的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能人加入红白理事会参与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事项中,推行‘婚丧喜庆事宜’事前、事后报备,再由乡政府和村委逐级审核批准制度,全面推进、狠抓落实。”郭珺说。

经过多举措推动,申中乡各地治丧时间普遍由5天缩短为3天,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5天,治丧费用下降至3万元以内,大大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为方便村民,申中乡鼓励各村用村集体经济购买了专用音响设备,为村民提供“共享”音响,切实减轻了村民办丧事的负担。葬礼上既没有请流动宴席,也没有请唢呐乐队。一套村委的音响循环播放,成了葬礼上仅有的气氛。葬礼举办过程中,少了唢呐乐队,却多了邻居们对老人生前光荣事迹的传颂。

“一碗熬饭办丧事”培育文明乡风

在老人生前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爱,切实践行“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倡导推动孝老爱亲从“重面子”向“重里子”转变。通过移风易俗专用音响设备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对移风易俗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理念,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碗熬饭”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乡风文明和百姓减负“两把锁”。“一碗熬饭办丧事”是湟源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缩影。

2024年,对照《湟源县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对全县154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大体检”,完善“四会”组织,坚持红白喜事申报备案审核,有效遏制薄养厚葬、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持续蔓延势头。联合民政局对11个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查,针对村规民约制定、红白喜事报备表情况等进行指导查看,发现问题7条,现已全部整改。

如今,湟源县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简办红白事,逐渐形成了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尚,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记者 晴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