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侠士神弹子李五传奇
2025-02-02 06:01
发布于:山西省
杨槐,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网名关外溏,本溪湖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本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清侠士神弹子李五传奇
原创:杨槐
康熙年间,辽东本溪境内出了一个名扬大江南北的武林豪杰,他便是坊间传颂的仗义除暴安良、英勇抗击外侮的清侠士神弹子李五。
身世考证
李五并非传说中“从小因阿玛随军作战,额娘为避战乱将其舍到铁刹山当道童,喝着马奶长大的”本溪娃。其原籍为北京昌平西贯市,回回民族,历史上确有其人。
李五,名昆,字恭然,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京津冀鲁及东北一带的著名镖师与侠客,因善使弹弓百发百中,人称神弹子李五。
清康熙二十年(1681),沧州修李氏家谱所记:“父李三省,母亲马氏,生子李鲲(又作昆)”。
李氏远祖来自西域,因保唐有功,恩赐姓李,落籍咸阳,封地陇西。元代随探马赤军移居江南,后随朱元璋起兵,定居南京。
明永乐十九年(1421),高祖李天宝率长子李仁俊、次子李仁杰、四子李仁美护驾明成祖迁都顺天府(北京)。途经沧州,李仁美因病入赘曹门,遂成沧州孟村李氏始祖。
从五世祖李还起,李五一支由曹庄东移盐山汶台(现属孟村回族自治县)立邑,由明弘治七年(1494)贯市清真寺碑文推断,在永乐帝执政期间或其后迁入北京昌平。从仁美公一世至三省公八世,按代差数平均值25年计算,李昆大约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左右,由于族内行五,故有“李五”之谓。
李氏祖先由元至明尚武成风,昌平贯市弹腿更是世代称雄。武术界广为流传的谚语“从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正是指其而言。
在家庭熏陶下,李五自幼习武,为贯市弹腿的重要继承人,更练就一副百步穿杨的弹弓。他还粗通诗书,兼功伊斯兰教经学,成为足智多谋的少年英雄。
稍长,李五继承祖业,走镖于大江南北,其侠肝义胆名闻大清。因“镖不喊沧”名噪江湖的著名武术家李冠铭,以及大刀王五的老师双刀李凤岗,均系李五后世族人。
纵观清以上300余年间,西贯市武林高手侠义之士辈出,李五乃其中之佼佼者,清康熙时南北一十三省皆知神弹子李五大名,誉为“侠义回回贯市李”。
正是在镖行天下中,李五结识了辽东本溪籍的绿林好汉黄天霸。
初临山城
一般认为,黄天霸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施公案》《彭公案》,以及京剧《连环套》《恶虎村》均有此人,其父金镖黄三太是一十三省总镖头,因救过康熙帝而被御赐黄马褂。
小说、戏剧中黄天霸的同名人物原型及部分故事传说,可在辽东本溪找到口碑资料。
解放前,本溪贯匪黄锡山、黄兴国父子就自称是黄天霸的后人。时至今日,欢喜岭等地的黄姓家族仍供奉着先祖黄天霸、黄九龄、黄九皋的灵位。
大约在17世纪70年代前后,已知天命的李昆随同闯荡江湖的黄天霸来到辽东,恰逢谢家崴子的谢虎率人抢劫本溪湖大集,遂成为当时一起公案。
衙门请天霸帮助缉拿贼盗,黄相邀李五出山。听说谢虎为害乡里,殡仪丧葬服务 4008341834神弹子义愤填膺慨然应允。
一日,得知强人又要来本溪湖抢劫闹事,李昆决定在红旗沟(今后湖青石沟)捉拿谢虎。
绝非等闲之辈的谢虎,也有一身好武艺,因此两人斗得难解难分。就在胜负难判之际,李五使出神弹绝技,打瞎了谢虎一只眼睛,生擒后将其送交官府正法。
杨达曾回忆道,“幼年时常随大孩子到本溪湖青石沟寄骨寺玩耍,当地老人讲青石沟原来叫做红旗沟,沟里的黄金洞又称谢虎洞,一枝桃谢虎就藏身于此”。《施公案》中“归德驿李昆弹打一枝桃”正是发生在本溪的事,不过作者以此为原型将谢虎籍贯改为河南怀庆府,把李五擒谢虎的地方换成了河北省雄县。
再看《施公案》描写李昆与谢虎的激斗场面,当年的恶战场景如在眼帘:“神弹子一见,将右手弹子纫在扣内,两旁骨子一收,将弓拉满,对准贼人面门打去。只听吧的一声,打在他左眼之上。谢虎‘哎哟’一声,咕咚倒在尘埃,当啷一声,钢刀坠地……”
纵观有清以来,从《施公案》《彭公案》《沧县志》之《清英烈传》《奉天通志》《东三省古迹遗闻》,到李佩伦《贯市李及贯市清真寺考略》、孟庆利《我与贯市清真寺的不解之缘》、徐延顺《平顶山的传说》、杨达《辽东内功》,以及平顶山上的李五洞、李五坟遗址和大量的民间传说,其所记录的李五除了民国二十二年版《沧县志》出现年代错误外,均认定著名于康熙年间并获“神弹子李五”称谓的侠士仅此一位,因而断定平顶山上的李五即为李昆。
血战沙俄
李氏同族后人只了解小说《彭公案》《施公案》对李五的描述,但对其行侠辽东乃至抗击外侮之事并不知晓,故曾认为“李昆后来不知所终”,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这位武林奇侠的下落”。
小说、戏曲中施公的原型,是清初晋江名人施世纶。因父施琅为靖海侯,故未经科举晋身之途直接受到封荫,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出任江苏泰州知州,此时中俄战争已一触即发。因此,说李五先追随施世纶而后抗击沙俄在时间上有误的。
蚕食者霸占我雅克萨等神圣领土,清廷多次谋求和平解决无效,康熙帝决意以武力反击沙俄入侵。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二月,朝廷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驱逐沙俄,李五与黄天霸等应征受命。
记者张松在《本溪有大侠 胜过霍元甲》一文披露道:文武双全的萨布素在盛京领了圣旨,开始广招英雄豪士,将李五擢升为清军管带(按李五之意不穿军服、不带士兵)。李五跟随萨布素部平毁了雅克萨城并回军瑷珲。很快俄军援兵重返雅克萨,建起了更为坚固的城堡,萨布素命李五前去打探。
李五飞奔雅克萨,被发现后与沙俄将士展开一场激烈混战:“一条混铁棍,舞成扇面,几十人竟近不得身,十余人倒毙于李五的刚猛棍风中。这时天已黑,一名俄军小头目刚点着火把,被李五一弹子射去,人死灯灭。其他俄兵不知有多少清军劫营,互相残杀,乱作一团,李五趁乱冲出城堡,飞身而去。”
这一突袭,搅得沙俄军士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
根据李五掌握的敌情,萨布素连夜向皇帝写了奏折,建议再派精兵猛将一举扫平雅克萨。康熙帝命萨布素领兵两千,将侵华俄军杀得落花流水,不久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谢虎的后人为报弑亲之仇,追踪黄天霸来到黑龙江,听说其已在抗击沙俄中以身殉国,这才作罢。
其实,黄天霸并未战死,他与李五因战功卓著受到清廷赏赐,清廷调其进京准备“封侯拜将”,但黄李坚辞不受,继续过着各自的游侠生活。
后来,在中原年近古稀的李五再次邂逅归顺扬州知府施世纶的黄天霸,遂成为施公麾下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他们一路追随施世纶捕盗安民屡立奇功,最终成为小说《施公案》的创作素材。
再回辽东
李五闯荡一生,饱知人间冷暖,晚年洞明世事,大彻大悟后,隐匿辽东洁净身心。
清康熙末年,据说四皇子为夺取帝位网罗天下武功高强者,派两个红衣喇嘛到辽东伺机收买抑或剪除李五,打斗中被神弹子踢下千山五佛顶,从此李五埋名躲避朝廷的跟踪追杀,直到清乾隆皇帝登了龙位,才重现在本溪平顶山上,此时115岁的李五已至“逾期颐之年”。
李五爷,是老辈回族人对李五的尊称。
左宝贵将军的卫士、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本溪籍老人王发、张武选回忆,李五擅长的武功,就是他们年轻时所习练的启蒙拳术——回回十路弹腿。
传说中的李五爷,经常到本溪湖窑街买东西,每逢星期五主麻日,特别是开斋节等伊斯兰教重大节日,人们多能在火连寨清真寺或本溪湖清真寺看到他的身影。
每当讲完行侠仗义李五爷的故事,张武选老人总是爱说“老筛海”(道德行为高尚的回族老人)就在平顶山上,他们曾随同左宝贵将军一起拜谒过李五爷墓。
李五裔孙、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佩伦说:“知感主,终于得知,李昆后来与黄天霸等人受命赴黑龙江抗击入侵的沙俄侵略军。得胜归来隐居于辽宁省本溪市平顶山,依然救困扶危,诛恶行善,颇多传闻,被称为东北武林帅首。”
“旋”坟之谜
李五活了近一百二十岁才谢世,最后以回族习俗葬于平顶山南天门。
《奉天通志》载:“清初侠士李五,晚年循迹于斯,玉皇阁为其所建也。山南有李五坟,其瘗骨处也。”
玉皇阁的创始人并非李五,而是道教龙门八代祖郭守真的弟子高太护及其诸法嗣。
但此时李五客居在平顶山,协助邻里筹集善款是理所当然的。平顶山南有李五坟确是事实,李五身后就葬在玉皇阁附近,原是长方形石头堆,立一不太大的木牌,写有“神弹子李五爷之墓”。
日俄战争时,本溪平顶山成为双方激战之地。俄军见到抗俄名将李五墓恶气横生,将墓碑砸碎抛到山下。李五墓的灭顶之灾,则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
卢长范回忆,1966年时他只有20多岁,当时生产队修场院没有石头,看到李五爷的坟是石头砌的,就派人扒坟。发现里面是个长方形墓穴,上部为拱形建筑,坟内四壁镶嵌寸厚木板,地面是土的,无任何陪葬品,只有具身高约1.9米以上的尸骨,顶棚中间是个葫芦样的圆球,平顶山周围头一次发现这样的丧葬习俗,墓被拆除了,李五的遗骸连同坟中木板一起被烧毁,没烧透的些许骨殖被好心人用铁锹放到路旁的小坑草草掩埋。
石头搬走后,李五坟只剩一个土坑,后来变成菜地。
然而,这件事则在百姓中变成了传说:“李五爷的坟非同寻常,是与道士以及汉、满、朝族都不一样的‘旋’坟,就连平顶山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没见过……”
杨达在《清侠士神弹子李五族籍考》中认为,“旋”和“碹”同音,但音同字不同。“碹”是指桥梁、涵洞建筑的弧形部分,用砖石等砌成。本溪属丘陵地带,满山的石头,按照回族丧葬习俗,只能在山上挖坑,四周砌成石墙,上面用木制或铁制的桶做成碹胎,而后砌上石头,浇灌石灰沙浆,待拱形坚实后再将碹胎拆除,这种习俗回民称做“碹坟”(打坟)。
李五生活的年代,平顶山峰高路险,山上山下都无回回居住。如果他是道教中人,抑或其他民族成分,就应用棺木下葬,嘴含口钱,用陪葬品,为何要选用回族葬法呢?山上棺木下葬远比起碹坟更为省事。
李五所以选择碹坟归真,毫无疑问他是回族人,而且此坟在生前就已建造完毕。
2008年,当时90岁高龄的赵香谷女士回忆,幼年时曾随祖父拜谒过李五墓,爷爷当时告诉她李五是回民。平顶山玉皇阁(庙)历代道人的墓地均在山上,只有李五坟为回回墓。
同年7月,本溪武术界和伊斯兰教界自发为李五爷举行隆重归葬仪典。
两个月后,本溪市文化局、林业局在平顶山举办了“李五文化研讨会”。李五裔孙李佩伦先生(著名学者、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俊臣先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和黄玉刚先生(李五爷故乡西贯市清真寺管委会主任)莅临会议,并向平顶山森林公园赠送了由李佩伦先生撰词,《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世界孔孟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孟庆利先生书写的楹联:
“武林圣杰万众传心史,绿帜英魂千秋铸口碑。”
李佩伦先生还作诗六首“诗祭神弹子李五爷”,由《中国民族报》副社长杨连福先生书写:
其一,“勋伐之裔起朱明,豪俊待发隐二龙。一统新朝靖鲁燕,五爷先世驻昌平。”
其二,“持弓匹马走红尘,生死绝无奔竞心。非是绿林独行客,身系兴亡树国魂。”
其三,“神弹飞迸天宇净,铁担横挑黎庶忧。向主唯诚天堂路,行仁以武恥封侯。”
其四,“圣教持心无我界,武林守正尽除魔。滔滔黑水国威显,英魂长在耀江波。”
其五,“进退雍容君子风,铁肩依旧道义承。平顶山书大史册,更有豪杰作后生。”
其六,“胜游豁眼开清境,恭瞻豪气凛如生。苍山尽写英杰传,一弯新月贺太平。”
近十多年来,有关李五的遗存仍在积极挖掘、整理与开发中,辽宁本溪、河北沧州等媒体,已陆续报道和转载了部分研究成果,历史上神弹子李五侠肝义胆的英雄风采,有望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