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近年来,殡仪丧葬服务 4008341834济阳区垛石街道前赵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家风培育、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的特色路径,以道德品德“亮色”、文明实践“底色”、文明新风“本色”绘就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培育优良家风,绘道德品德“亮色”
“爸,往下贴点儿,这是村里特意制作的家风家训牌,上面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您天天教育我们的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咱贴明显点得让大家来来往往都看见才好嘞!”今年以来,前赵村村“两委”带领熟悉村情村史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家风家训文化传承挖掘小组,到每位党员家中聆听家风故事,收集整理家风家训66条,为全村20户党员家庭制作了精美的“党员家风家训牌”,以烫金字刻上党员名字和党员家训内容,悬挂在家庭门口,展现清正廉洁、谦恭礼让、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等传统美德,将家风家训“亮”出来,以好家风促进好民风。
“我婆婆那是真把我当亲闺女对待,看孩子、做饭,殡葬 服务电话是多少 4008341834只要她能做都尽力帮助我们,说我们工作不容易,能帮助一点是一点,我是真心感谢我婆婆啊。”前赵村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 通过个人自荐、村民推荐、党员投票表决等环节,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家风建设,前赵村有60户家庭制定或更新了自家的家风家训,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垛石街道前赵村通过家风家训展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感召群众,弘扬家庭美德,以家风文明带动社会文明,推动村庄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深化惠民服务,绘文明实践“底色”
“一人一件羽绒服,一人一袋大米,别着急,人人都有哈!”。去年重阳节来临之际,济阳区垛石街道前赵村联合村内爱心企业为全村89名70岁以上老人捐赠物资,老人们迫不及待上身试穿,笑容满面。
“大包子蒸好喽!”,每逢周五前赵村都会为老人们准备爱心午餐,吃着热气腾腾的大包子、香喷喷的白菜汤,看着热闹的歌舞表演,老人们的脸上不时挂起欢乐的微笑。垛石街道前赵村聚焦老有所养,探索由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集中举办敬老“爱心宴”“生日宴”,同步开展健康义诊、文艺展演、打扫庭院等活动,把老人请到一起拉家常、吃饺子、看演出、享服务,建起了家家关注、户户参与的文明实践“大舞台”,成为强化基层治理、融洽党群关系、倡树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
在爱心午餐、爱心理发等活动带动下,各类惠民服务层出不穷,“爱心采购”“幸福食堂”“文明金婚”“信义庭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项项惠民活动中具象化、通俗化,做公益、志愿服务成为群众打心底里认可的光荣事,都积极参与。
践行移风易俗,绘文明新风“本色”
“前两天村里老王头去世,整场白事下来,仅需一千到两千元,相较以前能够节省一万元左右嘞!”前赵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倡导白事程序统一从简、规格朴素庄重,这种丧事的操办方式既照顾了家属感受,又体现了文明节俭理念,让村民从移风易俗中得到实惠。此外,前赵村成立“囍事管家”志愿服务队,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录制音频《“反对浪费 文明办事”倡议书》《抵制恶俗婚闹“五提倡”“十反对”》,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开展宣传,营造文明乡风。前赵村红白理事会,以会“理”事,深得群众信赖,他们不但“理”得了全村群众的事,也“理顺”了群众厌恶已久的陈规陋习,减轻了群众的“人情债”,刹住了“攀比风”,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引领社会新风尚,涵养文明好村风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