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勇于进取 全面推动殡葬改革稳步发展殡仪一条龙 殡葬服务殡葬丧葬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23 00:56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



  近年来,殡仪一条龙 殡葬服务殡葬丧葬 4008341834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严抓管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殡葬改革发展道路,不断加强殡葬管理服务,火化率连续17年保持100%,普惠+特惠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确立,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殡葬改革扎实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0.5%,殡葬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一、注重目标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广州市高度重视殡葬管理工作,建立了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规划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局、市城管委等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殡葬公共服务供给、惠民政策落实、殡葬活动监管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执法互助。

  二是强化责任考核。制定市殡葬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及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分管副区长签订殡葬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每年市政府组织开展殡葬事业发展目标考核验收,召开全市殡葬工作会议通报考核结果,强化考核问责。各区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辖区的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层层签订了殡葬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确保殡葬事业发展工作目标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三是建立四级监管体系。广州设置村级殡葬管理信息联络员1354名,负责基层殡葬信息核查、殡葬改革宣传等工作,全市构建市、区、街(镇)、居(村)四级联动的殡葬管理体系,殡仪馆殡葬服务联系电话 4008341834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严密监管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法治建设,强化规范管理

  一是修订地方性法规。积极推进《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修订,先后组织开展立法调研、专家论证会,不断完善修订稿,对广州殡葬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如明确公益性骨灰楼管理单位的法律地位,合理界定民营殡仪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规范殡葬服务机构设立审批程序,规范遗体在太平间停放的规定,对公益性骨灰楼、无人认领遗体的处理以及宗教场所骨灰存放均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目前修订工作已纳入市人大2017年正式提案项目。

  二是完善政策文件。为加强殡葬法治建设,先后出台一批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文件。修订《无人认领尸体处理办法》,拓宽无人认领遗体处理渠道,延长骨灰保留期限,增加认领机会。完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操作细则,规范出证明程序。出台《民办殡仪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强化行业自律,规范民办殡仪服务机构管理。建立经营性公墓护墓资金共管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此外,还出台殡葬设施建设规划、骨灰管理、困难群众减免、生态安葬补贴、医院太平间管理等行政规范性文件,优化殡葬设施商事登记程序,完成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三是严抓遗体管理。加强遗体源头管控,规范遗体处理程序,死亡人员遗体统一由殡葬专用车辆接运,建立遗体凭证接运、凭证火化和遗体处理核对制度,遗体接运和火化实现100%凭《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处理。建立殡葬业务集中化统一管理平台,加强遗体火化核查,提高火化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每年全市火化遗体约6万具,火化率自2000年以来连续17年保持100%。

  四是规范执法行为。设立市、区两级殡葬执法机构,实现殡葬管理与服务分离。建立殡葬权力清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健立行政执法全过程纪实制度。定期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对全市公墓、骨灰楼、民办殡仪服务机构开展联合执法,对各殡葬服务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明码标价、合同履行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及时处理群众投诉,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殡葬市场有序发展。

  三、注重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力度。落实公墓建设十年规划,加快推进市福山公墓、市观音山公墓、第二思园骨灰植树还林点、市回民公墓和花都区新殡仪馆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步伐。其中市福山公墓、市观音山公墓、第二思园骨灰植树还林点等殡葬设施已纳入市委“攻城拔寨、落实生根、开花结果”重点项目和市级重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

  二是推进设施管理创新。今年,市人大将解决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规划、用地、消防、环评、确权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纳入人大议案决议,借力人大议案办理倒逼殡葬难点问题解决,力争3年内理顺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的管理体制,完善报建手续,规范运营管理。全市各殡葬服务单位大力更新改造服务场所、视频监控、骨灰存放等设施设备,不断优化群众办事环境。

  四、注重服务提升,强化殡葬惠民

  一是建立普惠+特惠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保障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导向,出台一系列惠民殡葬政策。2010年在全省地级市中第一个出台《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试行办法》,对本市低保、低收入人员实行全免,对外地低保、低收入及其他困难群众实行减半收费。2013年对困难人员特惠殡葬公共服务实行提标扩面。2015年、2016年先后出台政策免除户籍人员及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费用办法,建立健全覆盖困难群体、户籍人员及外来人口的“普惠+特惠”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二是提升殡葬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殡葬服务项目,推出扶灵、送骨灰上门、居家拜祭、天堂信箱、亲情寄语等便民服务措施,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各项收费公开透明。加强殡葬科技研发创新,与民政部101研究所联合设立殡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协助民政部制定出台殡葬行业标准,积极承接民政部课题研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提升广州殡葬服务质量。

  五、注重绿色发展,强化殡改宣传

  一是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法。自1988年、1989年开展骨灰撒海和骨灰植树还林活动以来,先后以政府购买服务免除群众参与骨灰还林和骨灰撒海活动费用、发放补贴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节地生态葬法。活动至今,共撒海骨灰1.92万具、还林骨灰2.12万具。出台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将骨灰撒海补贴提高2000元/具,对在经营性公墓、公益性骨灰楼采取节地存放骨灰的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市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各经营性公墓按墓碑小型化、园林艺术化、生态化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开发推广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安葬墓式。目前,广州骨灰格位寄存、还林撒海、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率已达80.5%。

  二是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清明期间,成立市清明工作指挥部,多部门联动配合,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及服务工作,每年接待祭扫群众约580多万人次,连续多年保持零投诉、零事故、零警情佳绩。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葬礼葬法改革,引导市民更新丧葬观念。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