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有着慈城、庄桥、洪塘、甬江四个人民法庭。自江北区法院2022年7月出台《审判案件专门案由归口办理方案》以来,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四个人民法庭不断深化“一庭一品”建设,立足各自区域发展特点,分别归口受理家事、金融、电商、劳动等不同类型案件,精准回应社会矛盾多元化解需求,绘就了一幅司法为民的新图景。
江北区法治E企服务中心为直播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
依托慈孝文化,赋能家事审判
“我们对陈某生前尽到了主要扶养义务,拆迁权益应该由我们来继承。”因陈某的遗产继承问题,身为远亲兼邻居的黄某、李某诉至法院。
陈某是慈城镇村民,留有遗产宅基地上房屋两间,生前未订立遗嘱。房屋所在地块征拆后,确定村经济合作社为拆迁权益人。黄某、李某先后起诉,要求继承房屋拆迁权益。
如何判断黄某、李某是否尽到主要扶养义务?这不仅涉及事实认定,还存在规范和价值的判断。为查明案情,法官向陈某生前居住地村干部了解详情,并在其帮助下向多位村民进行调查。
“陈某生前身体健康,生活自理,平时不需要其他人帮忙照顾。”“去世前一周,有看到黄某来送饭菜。”邻居纷纷反映,“黄某、李某帮忙操办了丧事。”“陈某有一笔退伍军人优待经费,被黄某、李某等人拿走了,用来抵扣了丧葬费。”
该案历经三次庭审,第三次公开开庭审理时适用七人合议庭陪审制度,参考人民陪审员从风俗伦理角度对案件的认知和判断,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村民旁听庭审。经合议庭调查及评议,认为黄某、李某确实对陈某生前有一定照顾,从尊老爱老传统道德角度值得赞赏,但不足以认定为“主要扶养义务”,遂驳回其诉讼请求。
该案的审理是慈城人民法庭处理家事纠纷的缩影。法庭融合刻入慈城镇法治发展血脉的慈孝文化基因,全力打造“慈孝法庭”,殡仪丧葬服务 4008341834推动家事矛盾多元解纷。
“对于家事案件,前期注重实地调查与调解,建立调处联动机制,集法官、村社干部、调解员三方合力共同化解纠纷;审理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褒奖慈孝善行,贬斥无德之为。”慈城法庭庭长周琴娜介绍道,法庭近两年来发布两批“十大慈孝案例”,以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
“行业﹢专业”,激发解纷效能
金融纠纷类型化、专业化特征明显,如何实现快速化解?
庄桥人民法庭创新打造金融保险“调保立审执督”一站式调处平台,确立“行业﹢专业”解纷新模式,深入推进金融保险纠纷类案治理。引入专业的社会调解力量,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实现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建立保险纠纷驻点调解工作机制,邀请市保险公司的行业调解员入驻调解。自2024年6月推行以来,共有6名行业调解员参与驻点调解,委派调解案件291件,调解成功104件。
“没想到仅过了一个春节,房子就拍卖完了。年后第一天还清银行债务,再也不用担心逾期利息,还省去了大笔诉讼费用。”一起金融纠纷的当事人激动地对法官说。
针对金融纠纷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同质化强的特点,庄桥法庭引导金融机构批量提起诉讼,开展集约化审理。基于线上发放贷款的模式,配套完善在线诉讼服务,成立“宁银消金”共享法庭,所有金融案件均通过共享法庭在线立案、诉讼。同时,对已经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引导当事人委托一线拍卖平台在线执前拍卖,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此外,庄桥法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一系列金融保险法律风险提示机制。向辖区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发送司法建议,做到“治已病”“治未病”“防再病”。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已有类案裁判的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诉前阶段发送《保险纠纷法律释明书》,告知类案判决。今年以来共发送法律释明书17份,促进15件案件撤回起诉。
优化审理模式,服务新兴业态
随着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人们在享受新业态的同时,各类新型纠纷也悄然滋长。
李某是一个玉石“发烧友”,在某平台直播间向某翡翠商家先后下单原石价值130万余元,但实际仅收到价值80万余元原石。李某联系商家要求退款,商家不仅拉黑李某还关闭直播间。李某认为该商家存在欺诈,要求撤销合同,返回货款。
该案归口至洪塘人民法庭电商审判团队办理后,承办法官与直播平台公司和商家取得联系,但商家表示丢弃的原石经李某在直播间确认,与李某所述有部分出入。
考虑到电商交易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点,为更加高效查明案件事实,法官采用线上异步错时方式召开庭前会议,支持当事人24小时在线举证、质证。
通过商家提供的直播间介绍、李某在直播间留言以及平台显示的信息,商家对其中价值57万元原石未能提供已经切割以及经李某同意丢弃的证据,经调解最终同意退还李某价值50万元。
面对数字经济催生的电商网络纠纷,洪塘法庭一方面积极探索线上审理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案件快速审理;另一方面,加强归口审理专业化团队培养,组成电商审判团队、网络侵权审判团队,通过类型化总结,形成裁判指引。
为更好服务辖区内的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洪塘法庭还积极入驻江北区法治E企服务中心,为直播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借助该平台审结多起涉网络直播案件,开展多样化普法宣传,服务辖区直播基地发展。
建设“无讼e站”,保障劳有所得
“谢谢法官帮我们快速讨回欠薪,总算是能过个好年了。”农历春节前夕,赵某等六人为甬江人民法庭送来一面锦旗。
赵某等六人受雇于王某在某工地工作。工作完成后,经多次催讨,王某仍欠近3万元劳务费未支付,赵某等六人遂提起诉讼。为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赵某等人讨回薪资,法官立即与“无讼e站”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的律师调解员对接,积极与王某沟通,释明利害关系,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王某同意向六人一次性支付拖欠的劳务费。
作为归口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特色法庭,甬江法庭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治理,将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机制挺在前头。开启“法院﹢律师﹢高校”诉调对接工作模式,与宁波市律师协会劳动争议专业委员会、宁波大学法学院联合打造“无讼e站”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让劳动争议案件得到第一时间化解。
为更高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甬江法庭采取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措施,推行“线上法庭”“周末法庭”,为劳动者开辟讨薪绿色通道;推动建立“市场化人民调解机制”,有效解决人民调解激励不足问题,以市场化带动专业化、特约化调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