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殡葬文明祭扫,渐成江淮新风尚殡葬 服务电话是多少 400834183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04 06:39

生态殡葬,殡葬 服务电话是多少 4008341834文明祭扫;慎终追远,绿色清明。连日来,安徽各地举行集体公益江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安葬活动,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的殡葬理念。而在明光市等地,志愿者奔走在城市乡村的村居社区间,用实际行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生态安葬日益普遍,不占寸土回归自然

近日,铜陵市举行了第十五届公益性江葬活动,42户前来祭奠的逝者家属登上轮渡,手捧鲜花和骨灰,倾诉着对逝者的哀思。“我的父母都是老共产党员,一直践行厚养薄葬的理念。遵照他们的遗嘱,我们通过江葬,让他们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不占用一寸土地。”常住在深圳的杨先生为了给逝去的父母了却遗愿,特意千里长途,赶回家乡,践行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理念。

据悉,殡葬24小时服务电话 4008341834自1996年开始,铜陵市仙鹤山陵园就举办花树葬,目前选择花树葬、草坪葬、江葬等绿色生态葬式的逝者已经超过了千人。其中,公益性江葬至今已举办15届,437人选择逝后与江水同眠。今年3月,该市分别举办了第7届公益性集体花树葬、第15届公益性江葬,共51位逝者葬于树下、42位逝者魂归长江。

3月20日,蚌埠市在平山公墓举行2025年清明节集体公祭暨第5届生态集中礼葬仪式活动,重点围绕“生态节地”“缅怀英烈”两大主题,传承革命先烈奋勇拼搏的精神,满足群众对缅怀先人的精神寄托,宣传推广生态节地葬。逝者家属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为亲人举行了送别仪式,并将逝者的骨灰安葬于草坪之下。不立碑、不设墓,此次共有39位逝者以最朴素的方式回归自然。

为减轻群众负担、推广生态安葬,合肥小蜀山陵园推出“两有一免”服务模式:即安葬有仪式、祭扫有保障、全程免收费。这一举措日益为市民所接受。数据显示,近年来,合肥市生态安葬增长趋势明显,仅在小蜀山陵园,从2021年69位、2022年108位、2023年308位,增加至2024年313位。

记者了解到,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联系发布清明祭扫倡议书,倡导从简治丧,不攀比丧事规模、不效仿墓穴繁巨、不追求祭品奢靡;可化繁为简,取消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将对逝者的无尽哀思化作对生者的绵绵温情;可选择树葬、花葬、江葬、海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让生命最终归于泥土芬芳。

481名乡村“大支”,助力移风易俗

“感谢‘大支’热情地忙前忙后,协助我们一家人,把我父亲的丧葬办得节俭、省心又文明。”明光市桥头镇岗王村的一户李姓村民,对“大支”张守刚点赞道。前不久,李姓村民的父亲在家中离世,按照风俗,他们家人请来当地“大支”张守刚帮忙张罗后事。

桥头镇位于明光市、凤阳县、五河县三地交界处。当地的“大支”一般由村中德高望重、办事公道,通晓民俗文化礼仪的长辈担任,在乡村邻里间“说得上话、管得了事”,具有天然的“人缘、亲缘、地缘”优势。

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桥头镇针对过去“婚丧嫁娶”中各种不良风气,动员村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尤其将“大支”群体,发展成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主导力量。2023年8月,张守刚就被明光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聘为明光市移风易俗义务宣讲员。

文明新风,从小镇刮到了城镇。据悉,滁州市明光市聘任481名“大支客”担任移风易俗宣讲员,通过他们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建17支“文明新风管家”志愿服务大队、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152支“文明新风管家”志愿服务分队,推动殡葬改革。

“文明新风管家”提供支客理事等“一条龙”志愿服务,积极劝导群众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今年以来,已引导群众在“新风堂”“文明新风示范酒店”等场所简办红白事330余场,平均每个办事家庭节省“办事开销”约4000元。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武鹏)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