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6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在中国多所知名大学校园中,殡仪丧葬服务 4008341834分布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其中部分遗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位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校区的屋背岭遗址,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该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墓葬,为研究3500多年前古代深圳人生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是深圳为数不多的商代古文化遗存。
一个趔趄换来
一场考古发现
1999年,深圳博物馆在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屋背岭遗址。
当时的发现也颇有戏剧性,工作人员本想在山顶拍照,结果踩到石块差点摔倒,捡起来发现是一把石斧。随后工作人员在四周搜寻,发现村民从地里挖出的古陶片、石镞,还采集到了东周时期断成三截的破碎青铜剑。因墓葬较浅,在经过村民种树挖掘和雨水冲刷,部分文物就这样重见天日。
2001年,深圳市文管办对屋背岭遗址进行试掘,清理出墓葬10余座,殡葬 服务电话是多少 4008341834灰坑6座。其中,墓葬出土文物多为商代,还有东周墓葬2座,明代墓1座。此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深圳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屋背岭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探查出商代墓葬81座,战国时期墓葬6座,出土文物200余件。
成批商代墓葬
震惊考古学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有着“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说法。虽然直到1973年江西省樟树市发现吴城遗址才打破这一论断,但商文化是否还能越过南岭山群再到达沿海边陲?当时的考古工作者开始不自信起来。
于是,深圳考古学者前去北京拜会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邀请他前往屋背岭现场考察。经过邹衡现场鉴定,屋背岭确实是商时期偏早的墓葬群,同时指出,这不是商文化,而是商代岭南地区的特色文化。
随后,经过国家、省、市文物专家共同鉴定:屋背岭遗址是以商时期墓葬群为主,另外还有少量东周时期出有青铜器的墓葬。屋背岭成批商时期墓葬的发现,震惊了中国考古学界和史学界,因此被推举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片古老家园
一直生生不息
屋背岭遗址出土的文物能反映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的蛛丝马迹,也能一窥那些远古时期深圳人生活场景。
从屋背岭遗址出土的器物来看,均为实用器,能反映出早期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深圳大沙河上游的商时期遗存与屋背岭文化》一文的研究显示,屋背岭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800年至3000年,当时的人类以小规模散点式居住在河谷冲积台地或周围山腰边。
从文物遗存看,器物造型能看出与内陆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文章表明,屋背岭文化中比较常见的高柄豆很可能受到江西吴城文化的影响。其制作精细的陶尊可能也是中原商文化南下的表现。
考古专家表示,屋背岭遗址的墓葬中并未发现人骨。《珠江水系先秦史浅析》一文中作者许兆康猜测,“这一点,与南方客家现存的丧葬习俗一致,即在逝者安葬数年后,后人会将其遗骸挖出装入陶罐,置于田间等地。” 许兆康推论,战国前,岭南有着丰富灿烂的、与中原类似而且密集度、规模规格不小于中原并早于中原的社会文明。
在屋背岭还挖掘出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在大沙河上游和现如今的西丽水库周边也发现了商时期到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说明那个时期的深圳人延续不断生活在这片家园。后来不断出土的不同时期的文物遗存,尤其是以南头古城为核心的南山区域,更能说明,这片家园自始至终都有人聚族而居,生生不息。
知多D
深圳还有哪些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鹦哥山遗址
位于南山区南头古城西北部、鹦哥山南麓、中山公园西面。
1956年8月中山大学历史系调查发现。随后,1984年深圳博物馆复查。该遗址出土大量陶片和少量石器。
●咸头岭遗址
位于大鹏新区叠福村。
1981年深圳市博物馆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专家推测深圳文化史的开始可溯至6000年至7000年前,由此证明珠江文明不比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晚。
●大梅沙遗址
位于盐田区大梅沙海边沙堤上。
1982年深圳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表明,五六千年前即有人类生息在深圳。
●虎背山遗址
位于南山区蛇口办事处虎背山南坡。
1980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调查时发现,1984年深圳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复查证实。
商代遗址
●向南村遗址
位于南山区向南村的沙堤上。
1996年深圳市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石器64件,骨器12件。
春秋战国遗址
●东湖公园松亭山遗址
位于罗湖区东湖公园松亭山。
2000年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