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黄元 李莉
自疫情暴发以来,殡葬热线服务电话河南省200多家社工机构、5000余名社工响应省民政厅号召,投身疫情防控,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抗“疫”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和挑战。社工是怎么实现角色大转变,把专业能力和理念迁移到抗“疫”一线的;又是怎么给予居民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的……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河南省的一些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
180°“变形”,从专业服务者到应急救援者
2月8日是元宵节,安阳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却依然在为居家隔离的居民代买元宵、生活必需品等,打电话慰问孤寡老人。傍晚,他们突然听到十分揪心的事情:鲁家在办丧事期间曾在屈某经营的小餐馆聚集吃饭。鲁家有人确诊四五天后,屈某确诊,之后其丈夫、小姑子、婆婆相继确诊。其儿子和儿媳妇也确诊入院(二人均为无症状感染者,后治愈出院)。屈某五个月大的孙子情况正常,暂由姥爷看护。
当日18时,惠民社工分别致电确诊病例收治定点市第五人民医院、社区等方面,详细了解情况,为后续工作打基础。一切就绪后,社工拨通孩子姥爷的电话,介绍街道社区和医院方面的安排,询问迫切需求,协调解决问题。此后,社工一直密切追踪和保障,筹备心理支持及相关服务工作。
两天后,孩子的姥爷也被确诊,孩子被送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得到了及时妥善的照顾和安排。
春节期间,洛阳市洛龙区英才社区有位居民到湖北省黄冈市探亲,正好赶上封城,缺少食物,于是赶紧给英才社区打电话,一边说着话就哭了起来。社工机构负责人郭晓利赶紧安排同事辗转找到了该居民在黄冈所属社区的电话,问题迎刃而解。
180°“变向”,从服务社区居民到服务隔离人员
隔离不是禁闭,抗“疫”也要抗“抑”。郑州市郑东新区组织临床心理科专家、资深社会工作者等12人组成“云端郑东——阳光加油站线上服务队”,创建微信群,为居家隔离人员和在医学观察点集中隔离人员开展线上心理援助、文化娱乐、医疗咨询等10类线上服务项目。
一位市民在生日前一天晚上来到集中观察点隔离,第二天社工在群里发出视频集体过生日的倡议,大家陆续发语音为她唱生日歌,鼓励她保持积极心态,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这段微信聊天的截图在群里广泛流传,也坚定了群众的信心。
然而,在建群之初,社工发起互动时,几乎没人回应。服务队成员组织了近10次线上会议,调研迫切需求,调整服务项目,同时注重抓重点人群,突出关心与关爱。几天后,很多人主动加了社工和医生们的微信进行求助,越来越多的隔离人员从焦躁、郁闷、忧虑,转变为舒心、安心、愉悦。
社工近日根据这些“网友”的需求,创建了一个太极群,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健身。同时策划了“云端郑东呼叫武汉”活动,与武汉居家防疫的居民隔空互动。2月27日下午,一些武汉居民加入平台。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主动分享喜欢的音乐、文章、短视频等,相约参加谈心、诗词接龙等活动。目前该项目参与服务社工86人,与服务对象日互动量已达万次。
180° “变阵”,从“个案”、“小组”到值守、排查
疫情防控伊始,常住人口约5.3万的洛阳市洛龙区英才社区人手严重不足,小区物业一时难以转变管理的角色上。保安则总是担心业主投诉,做信息登记不敢较真。于是,本来是协助设卡的社工就变成了黑脸“门神”。有一天,社工协助社区在小区门口值守时,有位居民觉得开自家车,不用戴口罩,社工对他说,您戴口罩不是保护我们,而是保护您自己。该居民面露愧色,随即戴上了口罩。
同时,他们还给各个门口的保安讲道理、教方法。很快,各门口的保安更清楚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也明白了花点儿力气做宣传,可得到理解。
郑州、洛阳、濮阳、漯河等市的大型社区动辄三五万人,仅凭社区干部,即便24小时连轴转,也难以及时完成排查。社工主动请缨,并把专业能力和新媒体技术迁移到信息排查中,创造了“社工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在疫情防控发展到目前相对稳定的阶段后,怎样继续服务好防控大局,服务好困难人群和困境人群?唯愿广大社工提前谋划、早走一步,交出更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