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红白公事改习俗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02:21

  巩晓蕾 绘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郭继伟
   本报通讯员 祝红蕾

(一)
  3月21日,临朐兴隆社区张立新的母亲王兰凤下午4时去世后,他去村委登记,开火化介绍信,到去公墓灵堂行告别礼,在红白理事会的帮助下,不到半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过去,临朐农村的丧葬习惯是扎纸草马、送浆水,孝子贤孙披麻戴孝,烧纸钱,发盘缠等等,一般要经过三天时间。“俺们这里早就不兴那一套了,人老了后,立即到治丧委员会登记,然后就可以到城东的公墓去举行仪式。现在临近的村子也觉得我们这个办法好了,都来跟着学呢。”提到简化的丧事程序,村民王爱琴非常认同。
  2008年,临朐启动旧城改造,兴隆村打响了第一炮。这个城中村的273户农民于2009年住进小区。人虽然搬进小区了,但是观念还是农村老一套。丧礼往排场上搞,好端端的小区,扎上草棚,披麻戴孝,哪里像个现代新农村?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俊海和班子成员随后提出了“三不准,两提倡”:不准在小区内举办丧礼,不准在安葬时挑选墓穴,不准烧大纸,提倡除直系亲属外的亲友佩戴白花进行吊唁,提倡厚养薄葬等新规矩。
  “原来一个丧事近万元的消费,现在三、四千元就办得妥妥帖帖,省去了50%的费用,又加上免费提供墓地墓穴,配套治丧委员会来搞无偿服务,大家伙也越来越接茬了。”张俊海说。
(二)
  山旺镇东上林村是一个山区村,记者去采访时,正好遇到3月18日结婚的辛艳杰去还所借的桌凳盘碟,辛艳杰和父亲辛坤从三轮车上搬下成箱的器具,在村委的两托管一代办用品出借记录上进行归还登记。辛坤告诉记者,儿子结婚花了不到5000元。
  而兴隆社区的结婚习俗更为现代简便,只回礼不请客。100元的份子钱,回礼40元;200元的份子钱,回礼60元。这样对婚礼操办一方和随礼一方,都更为简便节省。心到意到,减少了大摆酒宴的排场和操劳,也少了客人喝多后的尴尬与烦恼。
(三)
  目前,临朐所有村庄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行婚丧嫁娶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冶源镇傅家李召村的傅长俊说:“前几年母亲去世的时候,自己跑前跑后,忙得够呛。去年父亲去世后,红白理事会一手操办,买菜、招待客人等一切事项全部由他们负责到底,这样个人省心,亲戚朋友省事,花钱还不多,整个公事花费才3000元。”
  婚丧嫁娶有关事宜成为家事托管的一项主要服务内容,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临朐各村红白理事会多由村委退休干部和威望高、愿意为老百姓搞服务的本村人员组成。谁家有娶媳妇嫁闺女的喜事,跟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发通知,收喜钱,发喜包,联系喜宴等具体工作都由红白理事会一手操办,费用在5000元以内,既隆重、喜庆又节俭。一场白公事下来,一般花费3000多元,为群众节省一半以上。傅家李召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傅绍山介绍到:通过移风易俗,去年这个村仅在红白公事方面就节约了10余万元。
  截至目前,临朐县有2059人从事家事托管服务,办理红白喜事3100余起,通过移风移俗为群众节约开支166万余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