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节俭新风,让殡葬回归悼念本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8 21:11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变革。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农村地区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风气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脱贫村,讲究面子排场的重殓厚葬风气依然普遍。

  一些家庭白事殡葬程序冗长,吃喝风蔓延,排场十足,互相攀比。有的丧户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宽裕,但出于“死者为大”传统和从众心理,不惜花半年收成钱在葬礼上“大摆宴席”,哪怕“借钱也要办得风光”。办丧事花钱如流水,动辄数万元的殡葬费,不仅成为一笔不小的负担,也与当下丧事简办、文明治丧理念不符。

图源:视觉中国

  俗话说,厚养薄葬方为孝。在丧事上花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其实并无多少意义。连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及农村殡葬,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随着时代变迁,清明节的祭扫形式不断演变,内涵也得到拓展。鼓励和引导群众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成为清明祭祀新风尚。献一束鲜花、忆一段往事、寄一份哀思,成为不少市民弘扬孝道、追思亲人的选择。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移风易俗往往涉及普通人最质朴、最脆弱的情感,也是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敏感领域。旧的殡葬方式也已经流行了数千年,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深入国人的血脉骨髓。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程。任何简单化甚至粗暴的举措,都可能伤害到普通人的情感,结果会适得其反。

  循循善诱,加强教育引导。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能人要带头遵守白事简办规定,简化冗长的殡葬程序,引导家庭成员、直系亲属自觉抵制白事大操大办陈规陋习,逐步破除农村地区的劣习顽弊。同时,要经常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耐心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引导大家正确认知生命文化、孝道文化,强化文明节俭治丧,厚养薄葬意识。

  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殡葬服务体系。殡葬,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提升公墓和骨灰堂的乡镇覆盖率、提高农民殡葬补贴标准、提高殡仪馆服务水平等措施,让殡葬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村群众。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殡葬行业市场监管,严查“天价殡葬”等“痛点”问题,让殡葬回归悼念本意。

  撰文 尹贵龙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